法家
李悝、商鞅
韩非、李斯
“法治”的思惟
道家
老子、庄子
“喧扰有为”
墨家
墨子
“兼爱、非攻、尚贤”
★十三经:《周易》《尚书》《诗经》《周礼》《礼节》《礼记》《年龄左传》《年龄公羊传》《年龄谷梁传》《论语》《孝经》《尔雅》《孟子》。
★风流:指《国风》和《离骚》,厥后泛称文学。
★风雅:指《国风》《风雅》《小雅》,厥后泛指诗文方面的事。
★战国期间发现磁石指南特征,发现“司南”。
★公元前 60 年,西汉设西域都护。西域都护府的设置,标记着西域正式归属中间政权。
★东汉太监蔡伦于 105 年改良造纸术,制作动物纤维纸。
★北魏孝文帝鼎新:北魏同一黄河道域后,为了加强统治,北魏孝文帝吸收汉族田主阶级的统治经历,于 485 年停止鼎新。鼎新的首要内容是:颁发均田令,农人须向国度缴纳租、调,服徭役和兵役;为接管汉族文明,494 年迁都洛阳;鼎新鲜卑旧俗,着汉服,学说汉话,采汉姓,倡导与汉族通婚。孝文帝的这些鼎新,加快了南方各多数民族封建化的历程,增进了南方民族的大融会。
★隋朝的轨制
1.三省六部制
隋文帝和隋炀帝统治期间,鼎新官制,在中间设三省六部。三省为中书省、尚书省、门下省,中书省担任草拟诏令,门下省担任考核诏令、签定奏章、有封驳之权,尚书省主持行政、统领六部。六部为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意思:
(1)三省六部制的设立,三分相权,有益处理皇权与相权的抵触。既加强了皇权,同时又扩展了议政职员的名额,收到了群策群力的成果;
(2)各部职责有明白的合作,有益于天子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履行,进步了行政效力,充实阐扬了国度机构的效力。(3)三省六部制使封建权要机构构成完整周密的体系,加强了中间的统治气力。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严峻变革,它标记着封建政治轨制的成熟。
2.科举轨制隋文帝拔除九品中正制,起头接纳分科测验的体例提拔官员。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,科举制构成。意思:科举轨制的实施,突破了以往世家富家把持选官的场合排场,使各阶级人士能更普遍地到场到国度政权中,既提拔了优异的人材,又安定了政权的同一。这一轨制被一向相沿到清末。
★唐代时《真元妙道要略》一书最早提到了炸药,唐末炸药起头用于军事。
★宋朝的路最后是为征收钱粮转运漕粮而分的地域,厥后逐步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性子。
★王安石变法
北宋中期,统治团体面对严峻的社会求助紧急。为挣脱统治求助紧急,1069 年,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。首要内容有:青苗法;募役法;农田水利法;方田均税法;市易法;保甲法等。影响和成果:颠末变法,当局的财务支出大为增添,军现实力也有所加强,在必然水平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场合排场。但因为用人不妥,出现一些风险百姓的景象,还在必然水平上冒犯了大田主、大权要的好处,受到他们的激烈否决。宋神宗死后,新法被拔除。
★元代在中间设置宣政院,担任办理天下释教和藏族地域的行政事件。元代中间当局在西藏委派仕宦,驻扎戎行,追查户口,征收钱粮,实施有用统领,使西藏正式成为元代的一个行政地域。
★《地动》“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,地大震”中的“戌时”是早晨 7 点至 9 点。
★中英《南京公约》
1842 年 8 月,英国迫使清当局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同等公约——中英《南京公约》。《南京条约》的首要内容是:割香港岛给英国;赔款 2100 万银元;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五处为通商港口;设立领事;协议关税。
★洋务勾当的内容
1.开办军事产业
2.开办民用产业
3.建立近代水兵
4.开办旧式书院
★《辛丑公约》的签定
1901 年 9 月,清当局自愿同英、俄、德、日、法、美、意、奥、荷、比、西 11 个国度签定丧权辱国的《辛丑公约》。《辛丑公约》的首要内容有:中国向列国补偿白银 4.5 亿两,39 年还清,本息总计 9.8 亿两,用海关等税收作保;拆毁大沽炮台,许可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首要地域;永久制止中国国民建立或插手反帝性子的构造,清当局保障制止国民否决本国侵犯;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“使馆界”,界内不许中国人栖身,由列国派兵掩护等。《辛丑公约》使中国完整堕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。
★遵义集会
1935 年 1 月,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间政治局扩展集会。集会集合改正了军事和构造上的“左”倾毛病,必定了毛泽东的准确主意。会后,中间决议由毛泽东、周恩来、王稼祥构成三人军事批示小组,全权担任军事批示。遵义集会在最求助紧急的关键拯救了党,拯救了赤军,拯救了中国反动,成为中国共产党汗青上一个存亡攸关的转机点。